重庆交通大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体制管理 >> 管理制度 >> 正文
体制管理
管理制度

重庆交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划(修订版)


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后,加大了经费投入,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中心建有现代化的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室、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室、电测应力实验室、振动实验室、冲击实验室等。承担了全校相关专业的《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实验力学》实验教学任务。

力学实验示范中心于2013年搬迁至双福校区,实验用房得到极大的增加,仪器设备台套数也按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进行配置。我室开设的所有实验项目均能满足小型设备2-3人一组,大型设备5-6人一组的要求。但力学实验教学设备更新周期较长,相比较于兄弟高校力学实验室,我实验室的设备基础已较好,但仍然缺少接近力学学科科研和教学前沿的仪器设备。为此,拟购进新型疲劳试验机、拉扭复合材料试验机和工程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等仪器设备,以满足学校教学与科研的需求。

示范中心实验室设置情况表

实验室(中心)名称

实验室(中心)下设分室

力学实验室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室

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室

电测应力实验室

振动实验室

冲击实验室

1、建设目标(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和具体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

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方面的总体水平达到“重庆市一流”。

2)具体建设目标

  • 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内容、技术、方法和手段。

  • 具有先进的设备、一流的实验教学环境。

  • 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实现网上预演与实验教学管理,并与全国院校共享。

  • 创新实验内容,增加提高性实验比例。

  • 实行开放式教学,调动学生实验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具有先进的管理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的管理制度。

2、建设思路(包括实验室的定位、建设和发展方向)

中心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平台,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构建资源节约型与资源共享实验室是学校实验室工作的目标。力学实验室拟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以提高仪器设备的水平和利用率,确保示范中心功能的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实验队伍的管理

重视和加强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中心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实验室建设的诸多因素中首要因素。合理配备实验室人员,加强实验室队伍构建,使实验室人员高、中、低档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工作职责明确,是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根本保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强化实验教学人员必须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在技术水平方面要求实验教学人员精通设备及维修技术,并对其实行科学管理,必须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及使用范围,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实验教学人员需要理论实践的双重提高。理论方面的提高还需要继续举办培训班,聘请知名学者、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实践方面由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首先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深造,有必要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奖励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更好地适应和胜任本职工作,并不断的有所创新。二是学校在工资、福利、待遇、科研机制、奖励等方面制定有关政策、制度,调动广大有志于参与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教师和毕业生的积极性。增设相关的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引进人才的政策和规定,积极鼓励引导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上来,以改善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2)开放实验设备,建立现代教育实验中心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现代教育实验中心,将实验室脱离教研室而接受更高层次的集中管理,变分散为集中。针对我校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的现状,改变了实验设备按照课题组的形式管理,将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和使用,建立校级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对全校各院系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开放,打破壁垒,集中管理,开放共用,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实验室向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开放,这样可以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对于本科生的教学,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尽量多介绍一些新仪器的功能、软件的使用,以便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还支持九七三、八六三、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申请、发表文章、结题工作,为学校的教学及科研提供方便。

3)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规范运行机制

实验室管理制度不仅仅是管理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保障设备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功能必不可少的基础。必须结合本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与实际相符合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地运行。具体做法是首先制定岗位职责,明确规定实验室主任、实验员和各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分工,人尽其才,提高素质;建立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按照实验大纲的要求,对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测评,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建立定期检查和指导制度,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进行实验教学效果检查。

4)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积极进行设备技术改造
  由对现有的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特别是济南试金公司生产的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此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保证实验工作的正常运转。为学校的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并节省设备开支。缓解我校新机器未能到位困难局面所带来的压力,保证我校相关专业科研工作及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现有的几台旧仪器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以培训青年
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为目的,使其基本能够自己操作。

3、建设内容(包括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设想和具体措施)

1)实验室硬件环境建设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在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品种、设备台套数等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

结合校力学学科发展的规划,拟增加和购买的实验设备如下:

1美国MTS疲劳试验机(MTS810),约为150万元。

用于各种材料的紧凑拉伸、三点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用于金属材料高周、低周, 随机疲劳, 裂纹扩展和断裂力学试验,常温的拉-拉、拉-压、压-压疲劳试验,能准确、快速测定金属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裂纹扩展速率、平面应变断裂韧性,应变疲劳等。

2美国MTS拉扭复合材料试验系统,约为180万元

拉扭复合材料试验机主要用于执行静态和动态双向测试轴材料,该试验机用途极为广泛,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的室温及高温下的试验研究,该机可进行:1. 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2.蠕变和松弛;3.低周循环疲劳;4.疲劳裂纹扩展;5.断裂韧性及各种特性波型的疲劳及随机疲劳;6.拉扭同时疲劳试验。潜艇高压气瓶海水腐蚀疲劳、剩余寿命预估,随机荷载作用下裂纹扩展和寿命估算。

3工程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软硬件合计约为60万元。

工程力学虚拟实验室集基础力学的概念、理论、方法在工程实际中应用于一体,把生活中、工程中、科研中与力学密切相关的问题用建模、计算、实验、仿真、视频的形式展示,使低年级学生自始至终进行感知、探索地学习。结构分析实验室,利用虚拟网络可以模拟材料和结构的受力和破坏全过程,使真实实验中难以完成的功能或高成本、高消耗、超大构件的综合训练项目得到实现。

2)实验队伍建设

以实验队伍和管理为保障。紧紧围绕在实验室的队伍建设与管理为中心,引进高学历人员参加实验室工作,结合新校区建设,在下个年度引进5名硕士以上的研究生。使实验人员硕士化。学校应作好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幅度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以激励机制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兼职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稳定住一个高水平的实验队伍。

 

上一条:重庆交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下一条:重庆交通大学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关闭

重庆交通大学-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版权所有
电 话:023-62652316  传 真:023-62652316  邮 箱:tmgcxy@cq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