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一节普通的结构力学课堂,整个教室的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还拿起纸笔自己计算,即使是最后一排也没有低头玩手机的同学。这堂课的授课老师正是陈燕。
陈燕,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执教三十五载,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充满激情,认真负责,获得第六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等各项教学奖励21项。她善于将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结合执教经验,将晦涩难懂的理科知识通过通俗有趣的方法教授给同学们。
在结构力学的学习中,当进行机动性分析时,正确找到刚片与刚片、刚片与铰点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对此,陈燕提出了一个名叫“顺藤摸瓜”的分析方法,将繁杂的机动性分析方法变得通俗易懂:“顺藤摸瓜,就是顺着刚片这个藤,去摸到铰点这个瓜。做题的时候不能胡乱去分析,要一步一步,顺着藤来有方法地去分析。”
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刘芋伶有着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但他在结构力学机动性分析的学习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在遇到机动性分析之前,我都还以为结构力学很简单。但这一部分知识确实给了我当头一棒,以至于上课前的晚上我都有一点焦虑,所以第二天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听课。”不过刘芋伶随后讲述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陈燕老师介绍的‘顺藤摸瓜’方法确实很有效果,课堂也比较有趣,听起来没那么费力。然而陈燕总结的方法远不止“顺藤摸瓜”这一个,这只是最被同学们所津津乐道的。
陈燕认为,同学们要想有所收获,更需要靠老师与学生双边的努力,所以平时也会对课堂纪律严格要求。“虽然大多数同学都会认真听讲,但还是会有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在我这里都可以有所收获,所以有时看到了会提醒一下。”
在陈燕看来,同学们更需要引导而不是指责,提醒上课不要玩手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既不能直接指责,伤及自尊,也不能只是在下面转悠,无关痛痒:“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用一些其他方法来提醒,比如‘邀请他来分享一下自己在手机里学习的比课堂更重要的内容’等这种明显却又不直接的方式,一般同学们就会放下手机认真听课了。”
在课后,陈燕也会指导同学们参加诸如周培源力学竞赛之类的学科竞赛,已经获得了38项奖励。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她会更多地去引导攻坚克难;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会更多地去手把手教导,鼓励他们多练题多做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想学好力学类的科目,多练题是必经之路,也是捷径。跟着老师的思路解题或许会觉得简单,但自己独立做就不会,这就是缺乏实践练习的结果。”同时,陈燕也表示无论基础好与坏,自己都会鼓励同学们去参加竞赛,挑战自己。不光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更是在为今后的人生路上培养一种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坚韧品格。
对于此次评选,陈燕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并没有特别在意是否得奖,当然能够得奖更好,对自己也是一种鼓励。无论得奖与否,我都会始终如一地在教学方面潜心钻研,为求同学们能够有所收获。”
谈及自己对同学们的期待,陈燕讲述道:“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能够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认真做好就可以。当处在迷茫的的阶段也不要过多地忧虑,‘顺藤摸瓜’,一步一步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